供稿、摄影:空天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赵亚康

7月11日上午,临近空间环境特性及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宇航楼310A会议室召开临空环境与飞行器作用机理研讨会,实验室主任胡海岩院士、常务副主任郑德智教授、副主任滕宏辉教授,空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武志文教授、副院长乔栋教授、副院长朱睿教授,实验室临空环境与飞行器作用机理方向成员以及空天学院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滕宏辉教授主持。

空天学院党委书记武志文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学院会大力支持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副主任郑德智介绍了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和方向布局,以及实验室网站和良乡校区南拓区的建设情况,对临空环境与飞行器作用机理方向的发展表示了期待。

会议邀请9位实验室青年学者做了报告,乔栋教授、朱睿教授主持报告会。受邀学者围绕临空飞行器的转捩与气动热预示、临空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以及减振降噪、大气原位探测定点投送技术、稀薄大气气动辅助轨道机动优化与控制技术、临空高速飞行等离子体电磁特性预示-感知与地面实验、临近空间飞行器动力装置关键科学问题等主题进行了汇报。参会学者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会议最后,胡海岩院士做总结发言,他指出实验室的发展未来可期,必须进行宏观规划,以需求为牵引开展系统性论证,布局重大专项,为未来30年的发展奠定基础。胡海岩指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实验室目前人员规模有限,长期来看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希望学校在人才引进、博士生指标上给予政策支持,并表示期望实验室开展更多这样的研讨交流会。
本次研讨会有效促进了实验室成员间的深度交流,通过展示近期研究成果、探讨技术难点和分享前沿动态,为实验室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激发了创新思维与合作意愿,营造了积极开放、互学互鉴的学术氛围,推动了实验室研究活力与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
(审核:武志文)